•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学习贯彻《政府工作报告》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 2016-02-25 19:00:00    浏览次数:      文字大小:[ ][ ][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总揽全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现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认真实施这个战略布局,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大措施。

      (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新阶段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总结经验,完善政策,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把西部大开发不断推向前进。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支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切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搞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风沙源和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农村发展结合起来。退耕还林要认真总结,巩固成果,落实政策,稳步推进,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好长远生计问题。(2)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抓好关系全局的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搞好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扩大“六小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范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3)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力争在五年内实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继续加强公共卫生、基层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4)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抓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依托重点区域和重点地带,着力培育能源、矿产、旅游和特色农业等优势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要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突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路子,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1)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开拓国际市场能力。(2)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调整改造。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健全企业经营机制。(3)做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加快发展接续产业,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4)搞好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就业和再就业的方针政策措施,创造有利于就业的体制和环境。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做好“三条保障线”衔接。

      (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支持中部地区加快发展,实现中部地区崛起,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加快中部地区发展,要立足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不断探索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把潜在的经济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中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1)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2)加强现代农业和重要商品粮基地建设。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继续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3)发展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发展特色产品和名牌产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4)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三个跨越式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继续支持小城镇建设。

      (四)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促进我国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国家的整体战略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加快东部地区发展,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提高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配套体系,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2)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继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发挥外商投资的积极带动效应。(3)发挥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经济圈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大整合力度,形成突出特色、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协调格局。(4)加强与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合作。推进东、中、西部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加强对口支援,带动中、西部地区发挥优势,增加发展后劲。(5)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坚持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指导。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作用,搞好区域市场对接,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坚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立与区域特点相适应的区域分式协作关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发展建立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政策支持和坚持自力更生结合起来。

  • 上一篇: 韦一良:加强领导 真抓实干 不断开创学校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 下一篇: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内监督